close

雖然名目上有所不同,但稱呼起來到都是一個樣子。

一直都叫做"功課"的東西,不過卻越來越重。
倒不是說真的越來越厚(或許也是),而是得花上的東西不一樣了。


藍灰色背景,銀絲帶著嘩啦嘩啦的聲響,在我和背景之間。
打開車門,然後趕緊側身坐入,除了躲,也是想看。


於是這兩天,只拿來做了功課......Orz
考試阿 考試阿



另外推薦功課要我看的一部電影
在之前完全沒看過


他的好就是他很正常









心得要1600~2000,但平常考卷連寫個兩行都有問題了說。
如果老師不限制方向的話,嘿嘿~




我就可以再多兩個字。



謝謝。
















緊接在兩堂在分部後的課,每次都是以匆忙為開始,這禮拜也不例外,等我們進到教室時,正好遇上「迪士尼」製片的畫面,當下顯得疑惑,刻板印象讓我總認為接下來要觀賞的是部動畫,當開始時是電影時,不由得懷疑起我能不能在這裡兩個小時?

以高爾夫球為題的電影,也是另一個主因。也許是因為階級的關係,這是一個僅僅存在在螢幕中、或是沉浮於腦海中的一種沒有焦距只有模糊影像的運動,有時甚至認為,或許他不太算是個運動,而是某些人們的嗜好,用來增進關係的某種嗜好。

但螢幕中的小男生Harry Vardon卻比我更早感受到,一枚硬幣帶來的巨大階級沉重,重的抬不起頭。一些有著更多硬幣、穿著光亮黑西裝的人們,決定了他住處的未來。

片頭真的是我近來印象中做得極為用心的一部電影,又或許只是剛好對上我的口味,以類似紙藝品的方式,用平面營造出的立體感,一一帶出這個時代的背景、服飾衣著、交通工具等等。而後的很多鏡頭都有著畫的感覺,再襯著背景音樂的厚度,整個色系都跟著劇情走著。


【果嶺奇蹟】是以發生在高爾夫球界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,背景是在1910年代的美國。當時的高爾夫球是一項具有高度排他性,若無會員引薦或贊助,幾乎無法參與的貴族運動。而一位名叫 Francis Ouimet 的年輕人,出身於經濟狀況不佳的勞工家庭,在球場擔任桿弟的他,卻對於高爾夫球有著十分特別的熱情,而且還擁有難能可貴的天賦。但卻礙於出身,只能在閒暇時當個業餘高爾夫球者,但不服輸的他在一些賞識年輕好手的貴人幫忙下,他決定改變這個遊戲規則。但是他的父親希望他不要往這個方向前去,因為身處在這個時代,他知道那條路看似亮麗,可是進去卻是黑暗不堪,永遠也不會是屬於那裏。

劇情的編排上通常為了合情合理都會取捨掉一些精采度,但導演卻處理的非常流暢,第一次那球與球洞的擦身而過,而後層層堆疊,在紅漆木板上的白色數字的淡入淡出,局數、分數的引領下,在1913的午後果嶺上,20歲的 Francis Ouimet 以及那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超齡小跟班桿弟一同緩步上場,和那位曾經必須仰頭的偶像-高爾夫球世界冠軍Harry Vardon ,如今看著同樣的最後一洞。
Harry Vardon 在某些層面上也有著和Francis Ouimet的部分,他的家在消失之後,取而代之是一座高級高爾夫球場,而他成為了英國高爾夫球好手。
他們都在奮戰,為了夢想、為了打破無形的牆,而最後他們各以自己的路去達成,最後在配上那句” This the greatest game ever played.”做為結尾。
而他們是成功的例子。但又有多少人是在牆前痛苦或是優雅的掙扎著,又有多少人能翻越、又有多少人在翻越的過程中墜落?

似乎當社會發展著,貧富差距的階級就會漸漸浮出。整個趨勢逐漸傾向利於資本、資方,而對勞工階級卻好處不多,雖然政府也付出了努力,例如:賦稅來重新分配所得,各種補助貸款等等,但卻沒有辦法有效的根治。
通常發展的模式是鼓勵一部分人、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,先富帶動後富,最後在實現共同富裕。這種方式在初期對於打破經濟發展的桎梏,讓經濟得以迅速發展,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。但常常遇到的問題是,先富起來的人並沒有去帶動其他人實現共同富裕,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間的貧富差距。
國界並沒有阻止了這個現象,或許是因為人性吧。課本上總告訴我們說,宇宙會傾向最大亂度來運行,但為何財富並沒有朝著均勻分配,而是集中於某一端,就好像你把一滴染劑滴在水中,但他卻不會進行擴散一樣的不合常理。但後來才發現,原來這樣才會造成社會的亂度。
並不是不能反其道而行,但必須付出能量。各國也都盡著自己能盡的最大努力去解決問題,例如加強法制建設、促進流動、減少壟斷等等,試著把牆弄低。而自己,或許牆對我來說太過巨大,如果變不出電梯或梯子,解決的辦法不是自己來做一付,不然就是用力的助跑吧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my776262002 的頭像
    amy776262002

    這麼說

    amy77626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